在商标申请注册期间使用该商标是否构成侵权,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以下是关键点分析及建议:
一、商标申请阶段的法律状态
1. 未获专用权
商标在申请过程中尚未核准注册,申请人暂不享有专用权。此时使用商标无法依据《商标法》主张排他性权利。
2. 申请日的意义
若最终核准注册,申请日可能成为权利起始点,但在此期间仍可能面临侵权风险。
二、侵权风险分析
1. 与他人在先注册商标冲突
若使用的商标与他人在同类商品/服务上已注册的商标相同或近似,即便自身商标在申请中,仍可能构成侵权。例如:他人已注册“ABC”商标,你在申请期间使用“ABC”或高度近似的标识,可能被起诉侵权。
2. 恶意抢注风险
若申请商标与他人在先使用但未注册的知名商标相同,可能被认定为恶意抢注,导致申请被驳回,且使用行为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
3. 公告期的异议风险
商标进入初审公告后,他人可提出异议。若异议成立,商标将被驳回,此前的使用行为可能需承担法律责任。
三、使用未注册商标的潜在后果
民事赔偿 :若侵犯他人在先权利,需停止使用并赔偿损失。
行政处罚 :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可对侵权行为罚款、没收商品。
商誉损失 :品牌推广后被迫更名,可能导致客户流失。
四、实务建议
1. 申请前全面检索
通过商标局官网或专业机构检索,确保无相同/近似在先商标,降低侵权风险。
2. 谨慎使用申请中的商标
若必须提前使用,可添加“TM”标识(仅表明商标申请中,无法律保护效力),但需确保无冲突。
3. 监控申请进度与市场动态
关注商标审查进展,及时应对异议;同时留意市场上是否存在近似商标。
4. 注册后规范使用
核准后标注“®”,依法行使专用权,及时维权。
总结 商标申请期间的使用行为本身不直接构成侵权,但若与他人在先权利冲突,则可能面临法律风险。建议在申请前充分检索、评估风险,核准注册后再大规模使用,以确保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