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扫黑除恶题材电视剧《狂飙》以黑马之姿席卷全网,不仅创下收视纪录,更造就了现象级文化热点。剧中高启强从鱼贩到黑帮头目的命运沉浮、安欣二十年坚守正义的执着、老默"我想吃鱼了"的暗黑台词,都成为全民讨论的焦点。然而剧集爆红之际,一些不法商家却打起了"搭便车"的主意——其中最为猖獗的当属"狂飙酒业"的侵权行径。

就在剧集热播的2023年3月,这家酒企以"狂飙"为名火速注册成立。其营销手段堪称教科书级的侵权案例:不仅在啤酒瓶身及外包装上复刻剧集片头书法体"狂飙"字样,还将经典台词篡改为"老默我想喝狂飙精酿啤酒"。更令人咋舌的是,其电商官方账号直接盗用剧中画面作为宣传素材,刻意营造与剧集的官方合作假象。最具有迷惑性的是,该企业重金聘请剧中"老默"扮演者冯兵代言,在广告中保留角色造型特征,利用观众对角色的情感投射进行商业诱导。

这种系统化的侵权行为终于迎来法律重拳。2025年10月,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终审认定狂飙酒业构成不正当竞争,维持一审500万元赔偿判决。判决书特别指出:被告通过角色关联暗示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属于典型的"寄生性经营",严重违背商业道德。值得注意的是,此案审理期间,原告爱奇艺公司提交的收视数据、社交媒体热度图谱等证据,成为认定剧集商业价值被不当利用的关键依据。


该案暴露出网红经济时代商标保护的普遍困境。随着内容创作者商业变现路径的多元化——如汽车博主开发周边产品、美妆达人开设线下体验店等,商标抢注风险呈几何级增长。专业机构调研显示,约37%的网红品牌曾遭遇过非核心类目商标被抢注的情况,其中食品饮料、日用百货等衍生品类成为重灾区。
法律专家建议,内容创作者及MCN机构应当建立三维防御体系:首先进行45类商标全类别注册,尤其重视第32类(啤酒饮料)、第35类(广告销售)等衍生品类;其次对核心IP进行著作权登记,形成"商标+版权"双重护城河;最后需建立侵权监测机制,通过区块链等技术固化证据。唯有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产权战略,方能在流量红利与法律风险并存的商业环境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