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类"商标文字游戏"频频曝光,引发公众关注。从早期的"千禾0"争议、白象"多半袋"方便面因商标表述引发的信任危机,到后来的"壹号土猪""山里来的土鸡蛋"等注册商标,甚至酸奶包装上的"其他没了"——这些看似产品描述的醒目文字,实则是企业注册的商标。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产品包装上的显眼内容往往并非表面所见。
近期,社交平台再次曝光新的商标争议。水牛奶凭借稀缺奶源、醇厚口感及更高营养价值成为线上热销产品,即使价格高出普通牛奶,仍受消费者青睐。然而媒体调查发现,"水牛配方纯牛奶""皇氏水牛纯牛奶"等产品包装上突出的"水牛"字样,使消费者误以为是纯水牛奶制品。实际上,"水牛配方""皇氏水牛"仅为注册商标,并非成分说明。
更值得注意的是,据检测报告显示,市面20款主流"水牛奶"产品中,无一使用100%生水牛乳,多为混合奶源制品,且普遍未标注水牛乳添加比例。由于水牛奶营养含量高、产量低,其售价通常是普通牛奶的2-3倍,这种信息不对等导致消费者为高价产品支付了溢价却未获得相应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带有欺骗性,容易使公众对商品质量、原料等产生误认"的标志,以及"仅直接表示商品主要原料"的描述性词汇,不得作为商标注册。以"水牛配方"为例,若该商标使消费者误认为"纯水牛乳配方",而实际为混合奶源,则涉嫌违反"欺骗性"条款——普通消费者通常会将"水牛配方"理解为原料说明,而非商标标识。商家这种做法实质是利用消费者对常规词汇的理解,通过包装设计强化误导性暗示。
此类"擦边球"商标往往面临法律风险。今麦郎"1袋半"商标因"易使公众对分量产生误认"被裁定无效;白象"多半袋""多半桶"商标同样被驳回;"壹号土猪""其他没了"等商标也因投诉和监管介入,最终处于无效状态。
这些案例证明,再精巧的文字游戏也难以长久蒙蔽消费者。对企业而言,与其在商标上玩弄文字技巧,不如用诚信打造产品——真正的品牌价值不在于商标符号,而源自消费者持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