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注册饮料商标时,合理选择类别能最大化保护您的品牌权益。以下是关键类别推荐:
饮料商标注册的核心类别是第32类(啤酒、无酒精饮料)和第33类(含酒精饮料),但若想保护范围更广,建议同时注册以下关联类别:
1. 第29类(果汁、植物蛋白饮料等)——适用于果汁、乳饮等非碳酸饮料。
2. 第30类(咖啡、茶、可可等冲饮)——覆盖固体饮料或冲泡类产品。
3. 第35类(广告销售、电商平台)——保护线上销售和品牌推广。
4. 第43类(餐饮服务)——若涉及线下饮品店或餐饮服务。
若预算充足,可额外注册包装设计的第21类(容器)和第5类(保健饮料),避免被仿冒。
申请人需注意的4个关键点:
1. 查重检索:
注册前务必通过商标局官网或专业代理查询是否有近似商标,避免驳回。
2. 区分产品类型:
含酒精饮料(33类)与普通饮料(32类)必须分开注册,不可混同。
3. 多类别覆盖:
根据实际业务(如生产、销售、连锁店)拓展注册类别,防止他人抢注。
4. 国际注册:
若计划出口,需通过马德里体系或目标国单独申请国际商标。
注意事项:选准核心类别(32/33类),关联类别按需扩展,查重+多类注册是关键,提前布局省心又省钱。